——2024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第二届川渝科普大会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为了适应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态势,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已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根据区科协的安排部署,区工程师协会于2024年9月19日组织16名老科技工作者、专家参加了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在重庆科技馆主办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主题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启动暨颁奖仪式:2024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第二届川渝科普大会启动仪式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由来自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及社会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仪式。川渝科普大会是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庆打造西部科学科普中心的重要支撑,在川渝范围内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第七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的10个单位颁发奖牌;为“重庆市2024年度科普作品”、“2024年度川渝科普人物、川渝科普品牌”颁发证书;发布了《新时代市民科学普及系列读本》并向社区科普书屋赠送了该读本。
通过观看“科学听我说”展演优秀作品《探究褪黑素的奥秘》向广大市民介绍了褪黑素的生理作用,它可以帮助调整昼夜节奏,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并增加深度睡眠时间,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治疗失眠等症状有显著效果;褪黑素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保护细胞结构,防止DNA损伤,并降低体内过氧化物的含量,从而延缓衰老过程;褪黑素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提升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免疫功能;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的进展,并有助于增强肿瘤化疗药物的利用效果。
第二阶段为主题科普报告: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刘汉龙作题为《生物建造体系与展望》的科普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土木工程建造技术面临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及废弃材料难降解等挑战。在此背景下,生物建造作为一种新型工程建造模式,以其绿色、低碳及与自然相融等特征,成为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围绕生物建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生物建造内涵与重要场景、生物建造体系、微生物建造、植物建造、动物建造、仿生建造、生物建造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探讨。生物建造是以生物为载体进行工程建设,或以生物为基础研发新材料、新装备和新工艺的新型工程建造模式,其目的是绿色低碳与自然相融,减少碳排放。生物建造体系作为新一代土木工程建造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建造技术带来的环境问题,还能推动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创新。未来,随着对生物建造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绿色、低碳、高效的建筑解决方案的出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报告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和深刻反思,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与期待。
还邀请到深蓝汽车有限公司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杜长虹作题为《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的科普报告。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研发与制造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材料科学、电化学、机械设计、智能制造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材料体系创新:继续探索新型电极材料、电解质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制造工艺升级:推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系统集成优化:优化电池模组、电池包等系统的集成设计,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固态电池研发: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的主流发展趋势,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固态电池未来很美好,但是过程还是很艰辛。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将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研发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支持科普、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未来,全国科普日活动继续秉承“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宗旨,不断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加强科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推动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努力构建覆盖全民、服务全民、普惠共享的科普服务体系,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